时间:2020-06-03 点击: 次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 小 + 大
位于重庆市江津区油溪镇鼎锅浩水域的人工鱼巢。新华网 李相博 摄 新华网重庆4月2日电(陈雨)在重庆市江津区油溪镇鼎锅浩水域,有一片由竹竿和油草搭建而成的人工鱼巢,面积有9000平方米。近看,油草上面分布着密密麻麻的黄色小颗粒,据长江重庆江津段护渔志愿队队长刘鸿介绍,这些黄色颗粒都是已经受精的鱼卵,等孵化成小鱼苗,它们会游离鱼巢;接着下一批鱼又会前来产卵,循环交替直到所有鱼群的产卵期结束。 “眼下正值长江流域的禁渔期,这一时间段,正好是鱼类集中产卵的时节,鱼苗也能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成长期。以前,鱼儿们会将卵产在江边岩壁的青苔上,但因其附着力不强,被水流冲散后会大大影响成活率。如今,人工鱼巢的搭建恰好解决了这一难题。”刘鸿说。 为了赶上鱼儿们的繁殖期,刘鸿他们每年会在元月底到二月初将人工鱼巢扎好放到水中。据刘鸿介绍,人工鱼巢主要充当水草的作用,因为粘附性强,鱼儿在此产卵成活率高,还能避免其他天敌的袭扰。同时人工鱼巢靠近岸边,远离主航道,既利于鱼卵孵化,也不会影响正常航运。 护渔志愿队队员在观察人工鱼巢杂草根系的生长情况。新华网 李相博 摄一直专注于人工鱼巢方面研究的西南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李云说,人工鱼巢不仅能给产卵的鱼和鱼卵提供了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还能为鱼类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帮助鱼儿们更好地繁殖。据他初步测算,每平方米人工鱼巢可产鱼卵1万粒,本次人工鱼巢建设可产鱼卵共计6.37亿粒,按照6%的孵化率计算,可增殖近4000万尾鱼苗。 珍稀特有鱼类的增殖放流和人工鱼巢、鱼礁建设是修复长江(重庆段)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李云说,这种人工鱼巢方式不仅比鱼类的增殖放流要节约成本,而且,长江内野生鱼的鱼卵孵化出的鱼苗适应性强,成活率也高。 为此,今年重庆市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根据鱼类繁殖习性,采用替代材料人工模拟鱼类产卵环境,在保护区重庆段建设人工鱼巢。 据介绍,这次人工鱼巢建设是保护区实行全面禁止生产性捕捞后的首次开展。通过人工鱼巢建设,有助于保护区内产粘性卵的鲤、鲫、鲂、鳊、鮊、鯝、鲇、黄颡鱼、棒花鱼、麦穗鱼等多种鱼类繁殖,更有利于保护区内鱼类资源的不断丰富和发展。截至2020年3月,在江津区和永川区的杨家沱、鼎锅浩、丁家沱、二梁子等9个鱼类产卵场已建设人工鱼巢638个单元(6.37万平方米)。 “下一步,保护区将根据水生生物保护和水域生态修复的实际需要,进一步加大水生生物保护工作,修复水生生物重要栖息地和关键生境的生态功能,努力促进保护区内水生生物资源有效增加。”重庆市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相关负责人说。 护渔志愿队队员正在长江边巡逻。新华网 李相博 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