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改革开放就是坚持道路自信】一如预期,美国众议院日前通过了关于香港的三项法案,分别是:《2019年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要求美国国务卿每年证明香港保留其“自治权”,以便继续获得使其成为主要金融中心的特殊待遇。《保护香港法案》,该法案禁止美国向香港警方出售人群管制及防暴设备。第三项是不具约束力的决议,承认香港与美国的关系,支持香港居民的抗议权。此外,美国众议院还通过了一项非约束性决议,称赞加拿大与美国要求引渡华为首席财务官孟晚舟的行动。这些法案要生效,还需要美国参议院对其进行投票,通过后将发送给白宫,以供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成为法律或者对其行使否决权。
用国内法来干预和影响国际事务,这是美国惯常的做法。尤其是在当前中美关系下,美国通过类似法案并不奇怪,今后美国还会继续有类似抑制中国的法案出台。中国恐怕需要对这种环境做好长期准备,类似的摩擦和博弈将会长期存在,而且越来越多。它会表现在许多方面——贸易、科技、金融、地缘政治、香港问题、台湾问题、“一带一路”、知识产权、人权问题、西藏问题、新疆问题……可以相信,这是中美地缘关系的新常态——“摩擦新常态”。美国不仅自身会对中国进行抑制,还会动员其他国家加入以联合抑制中国。
由于美国在战略层面重新定义中美关系,并且调整了对中国的战略关系,中国已经成为美国的“长期战略竞争对手”(详见美国2018年版《国防战略报告》,即《马蒂斯报告》)。对于这些基本形势的判断,中国不要抱有任何幻想。正如安邦咨询(ANBOUND)的智库学者所判断,中国所处的战略环境已不再是“战略机遇期”,而是“战略竞合期”,而中美之间的“战略竞合”更是这种关系的主轴。我们认为,中美之间的战略关系变化,才是理解中国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关键。
面对外部环境的变化,今后中国应该怎么办?这涉及到中国的战略判断、战略调整与策略选择。作为长期从事战略研究的独立智库,安邦在对未来中国战略环境的研究中,已经回答了这个基本问题。在安邦咨询的研究人员看来,在国际国内变局之下,着眼于中国未来的长期发展,需要抓住和坚持一些重要的问题。
第一,继续坚持改革开放,千万不要在压力之下关上大门,不要封闭,更不要在封闭之下搞极左的做法。改革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也是过去四十年中国得以成功发展的重要道路,不能动摇。中央强调的“四个自信”中,首个就是道路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结合现实来理解,坚持改革开放就是坚持中国的道路自信。
第二,在坚持改革开放的战略之下,要以开放的心态、策略和行动,确立国际地缘交往中的基本框架,要立足于全球化、自由贸易和市场经济原则,持续推动“1+3”世界新格局的形成。在继续强调和推动自由贸易、市场经济、全球化的理念之下,要与欧洲(德国)、日本以及其他国家形成共同的“自由贸易价值观”、“全球化价值观”。
第三,调整和优化“一带一路”。虽然中国多次阐释“一带一路”的开放、合作、互利的精神,但许多西方国家把“一带一路”看成了中国谋求重构地缘格局的工具。在“一带一路”的经济合作中,不搞政治影响工程,更不能为政治而牺牲经济利益,要弱化地缘竞争,将“一带一路”作为正常的经济、贸易、投资合作行动的延伸。
第四,要重视创新,重视提升自主研发能力,重视自主创新。但在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但不能走完全封闭之下的“自力更生”路子。历史已经证明,在极特殊时刻、在极少数领域,能够获得一定的成功。但在当今世界,对于国家层面的策略,还是应该在坚持开放与合作之下,加强在开放战略下的中国创新能力。
第五,逐步、稳妥地推动中国内部的社会发展与改革,这不是基于外部压力,而是基于中国老百姓自己的需求,在法治、民主、产权保护、公平正义、人权等各个方面有持续的改革和改进。要强调的是,这些中国人民自己的需求,而不是在外部压力之下的被迫之举。
第六.坚持经济发展是中国的要务。对于人口规模巨大、发展水平仍然不够高的中国来说,在很长时间里,中国仍然要强调发展是硬道理。与过去不同的是,今后的发展方式与过去不同,发展手段也会与过去不同。但不论如何,仍然要坚持经济发展。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总之,在变化的环境里,中国坚持改革开放就是坚持中国的道路自信,才能真正把中国发展好,实现“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发展目标。(AH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