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4-17 点击: 次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 小 + 大
来源:公私风云 对话基金经理 图片来源丨图虫创意持有长期投资心态的基金投资者,应该伴随基金管理人共同进退,就像基金投资会把资产交给优秀的上市公司一样,基金投资者亦可以信任之前给投资者带来相对稳定回报的管理人。 受疫情影响,全球资本市场表现可谓跌宕起伏。随着避险情绪日渐升温,从3月份多只“日光基”轮番亮相,到如今多只基金无奈延募,A股权益类基金的发行迅速降温。 不过,前期仍有不少基金公司密集申报新基金,但关注的热点从年初受追捧的医药、科技类基金,转向了“新基建”概念。在此背景下,投资者该如何正确选择基金? 本期嘉宾: 中融物联网主题基金的基金经理吴刚 《国际金融报》:目前,我国的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各省市正逐步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但海外疫情形势依旧严峻。疫情后续会对全球市场带来哪些影响? 吴刚:2020年至今,国内市场经历了“”复苏-调整-再复苏的过程。对于新冠疫情,目前大家对其严重性的判断是介于1918年大流感和2003年非典之间,对我国的影响应该小于非典。毕竟十几年前的经验现在还能用一些,如隔离医院的建设、数据统计等,但海外已经百年没有遇到这么严重的疫情,因此波动率比A股更大一些。 回顾2003年可以发现,在非典疫情后期,A股市场经历了“上涨-下跌”的过程,到2005年下半年才启动了牛市行情。类似于人体发烧,在发烧过程中,整个环境是呵护你恢复身体机能的,如不论国内国外,流动性都比较宽松。 但当经济复苏确立后,过量的流动性可能刺激通胀,因此央行会吸收流动性,在此过程中,一些资产可能遭受调整。但是,如果长期投资的话,可不必太关注这些宏观扰动,可以选择那些耐心寻找优质上市公司的基金经理管理的基金。 《国际金融报》:投资者都知道要关注基金的长期业绩,但又不可避免地会关注短期市场或基金净值变化。而美股熔断、原油价格下跌等,也会给A股市场带来一定影响。面对当下复杂的市场环境,投资者该该如何应对? 吴刚:如果出现类似疫情的系统性风险,说实话,没有特别好的方法控制回撤,只能尽力将投资组合的进攻性降低。例如,将仓位从去年市场追逐的“科技”公司,挪一部分到偏“内需”的行业。 应该说,对于此类系统性风险,大家都在不断学习。持有长期投资心态的基金投资者,应该伴随基金管理人共同进退,就像基金投资会把资产交给优秀的上市公司一样,基金投资者亦可以信任之前给投资者带来相对稳定回报的管理人。 《国际金融报》: 对刚入门的基民来说,挑选基金可能是头号难题。从大数据看,目前选购基金的投资者主要包括大学生、上班族以及中老年人等,您对于不同年龄的基民有何针对性的建议呢? 吴刚:主要还是看风险偏好。如果风险偏好比较高,例如年轻人,可以将资产委托给偏成长风格的基金管理人;如果风险偏好一般或寻求稳健收益,可以找到那些持有绩优公司但是成长性没那么高的价值型基金。 《国际金融报》:3月上旬出现了39只“日光基”,其中包括日售千亿元的网红基金。您对爆款基金现象怎么看?“基金抄底”的时机到了吗?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定投是否是最好的方式? 吴刚:爆款基金类似明星股票,每年都会有。但说到底,投资者寻找的是认真干活的基金管理人,基金管理人则在寻找认真干活的上市公司。 底部只有在回头看的时候才是底部,投资的本质是找到具有定价权的公司。如果投资者长期投资的话,可以选择那些证明过自己投资能力的基金经理。当然,就像历史上证明过自己的上市公司,这两类资源都挺稀缺的。 《国际金融报》:去年下半年以来,市场对科技板块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如5G、半导体、芯片等子行业。从长周期看,您更看好哪个方向?基金投资者该如何把握这些行业的机会? 吴刚:狭义的科技板块包括电子、计算机、通信、传媒,每一块都有值得配置的细分行业。广义的科技板块实际上有很多,30年前港口机械也是高科技,20年前工程机械、家电也是高科技,说到底,还是要寻找在自身赛道具有“护城河”的公司,伴随他们成长。 这次新冠疫情一定程度上改变可人们生产生活方式。一个是发现医疗系统投资的短板,一个是线上生活的渗透率大幅提升,如快递、外卖、办公等。这两个领域加大投资是大概率的,需要寻找在这两个赛道中具有定价权的公司。 《国际金融报》:您个人最擅长哪个领域的投资,您的投资理念是什么,在基金投资上还有哪些给投资者的建议? 吴刚:目前全市场配置,比较喜欢从“产能-需求”模型考虑公司。如果公司处在产能扩张周期,需求还不错,就算短期牺牲了一部分利润,也是值得配置的。历史上,很多公司都经历过类似历程。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