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3-31 点击: 次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 小 + 大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梁红、 易峘 中央政治局3月27日召开会议,要求抓紧研究提出一揽子宏观政策措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适当提高财政赤字率,发行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引导贷款市场利率下行,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政治局会议纪要表明,政府开始重新评估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尤其对海外疫情对经济影响的深度和持久性更为关注。基于对疫情冲击的最新认识,政策更明确地表示将加大纾困力度。 会议提出,“当前国内外疫情防控和经济形势正在发生新的重大变化,境外疫情呈加速扩散蔓延态势,世界经济贸易增长受到严重冲击”。虽然2月中旬起政策大力推动复工复产,国内复工率已经显著回升,但3月以来海外疫情已经加速升级,海外经济如我们预期地按下了“暂停键”。由此,3月中开始中国的复工率上升的速度也开始放缓——在内需仍未完全恢复“元气”之际、外需已开始快速走弱。周五的政治局会议显示政府对最新的内外需形式变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继而明确提出将研究一揽子货币、财政措施,罕见提出“发行特别国债”以及提高赤字率。 与2008年不同,本次纾困主要依托财政扩张,且扩内需主要着力于民生相关的投资和消费。其使用工具的范围可能比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的更广——包括扩大政府融资、降税费、盘活财政存量、释放消费需求等多个维度。 据我们最新的估算,目前的“基准情形”下,全球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冲击可能达到7-8个百分点。当前时点,推进一系列的宏观措施为企业和居民部门及时“纾困”,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我们近期对增长预期的下调已经包含了政策宽松纾困的假设、即最“广义”的财政赤字率可能需要扩张6-7个百分点。具体看, ? 一般公共预算赤字率可能上升,今年再度启用特殊国债,地方债总额度有望扩张、甚至不排除发行专项政府债券作为疫后纾困的长期专项资金。在此基础上,“最广义”口径财政宽松的其他渠道包括政策性银行债净融资扩容、社保降费、及国企向实体经济部门的“让利”等。 ? 在扩融资的基础上,财政盘活存量资金(公积金、国资划社保、以及财政存款等)、在不增加宏观杠杆的基础上支持总需求增长、尤其是侧重于提振民生。 ? 在财政扩张赤字和盘活存量的同时,释放消费需求也将成为政策的着力点之一,其中“一揽子”的政策可能涵盖消费券补贴、适度放开对汽车和地产合理需求的限制、加快新型城市化及高效都市圈的建设等。 ? 与此同时,货币宽松将配合财政纾困:我们预计2020年LPR还将下调40bp、RRR将再下降150bp,同时,存款基准利率调降的可能性将随着外需进一步走弱而上升。 我们将继续追踪政治局会议以后,财政纾困具体政策的规模、节奏、及着力点。如财政纾困加力增效、配以适当货币宽松,今年2-4季度增长有望如期较1季度明显回升。但基准情形下,全年经济增速可能仍将明显低于去年。 短期内,全球经济活动因疫情陷入大范围停滞,依据可观测的高频指标推算,短期内外需可能在多个维度遭受比2008-09年全球金融危机时期更大幅度的冲击。而我们在基准情形下的增长预测,计入了一定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宽松预期、以及2季度起同比和环比增长回升的路径,我们预测在一季度-9.3%的增速后,2020年2-4季度GDP将分别同比扩张4.3%、5.8%、6.4%,平均增速将达到5.5%。在“百年一遇”的疫情背景下,这一增长路径的预测并不悲观——而中国可能将是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今年唯一录得正增长的国家。 另一方面,目前疫情冲击下,如果要将全年经济增速拉回至5%以上,则广义财政赤字率可能需要扩大9个百分点左右,这一力度在全球范围内可能也将是较高的水平——上周德国提出的财政刺激方案为GDP 3%左右,美国的财政刺激法案、在剔除银行贷款之后约为GDP 6%。考虑到中国疫情控制已经走在全球前列、总体经济损失相对可控,最终的财政纾困力度是否能够达到以上的幅度、以及疫情带来的损失是否会高于我们的预期,均仍需观察。 责任编辑:唐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