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地方资讯 > 贵州资讯 > 文章 当前位置: 贵州资讯 > 文章

黔东南:建州63年 经济总量增加822倍

时间:2020-02-07    点击: 次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 小 + 大

新闻发布会现场。王秀芳 摄新闻发布会现场。王秀芳 摄

  人民网贵阳8月29日电(王秀芳) 8月29日,记者从贵州省委宣传部召开的“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贵州省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自1965年成立以来,黔东南州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大跨越,截止2018年底,经济总量从1.26亿元增加到1036亿元,是建州初期的822倍;财政总收入从1492万元增加到115亿元,是建州初期的770倍。

  自建州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始终抢抓机遇,积极带领全州各族人民投身改变贫穷面貌的伟大实践,63年来,苗乡侗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基础设施实现大跨越

  改革开放,特别是“十二五”以来,黔东南州交通建设取得飞速发展。2015年实现“县县通高速”, 2018年全部实现30户以上自然寨通硬化路。凯里黄平、黎平两个机场通航,贵广、沪昆高铁横贯全州,建成从江、大融航电枢纽工程,公路、水路、铁路、民航四位一体的立体交通格局初步形成。

  此外,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也取得显著成效。建成中小型水库343座,今年6月底,全面解决全州剩余39.8万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基础设施向县以下延伸取得重大突破,农村安全用电、广播电视、宽带网络等服务保障能力不断增强。

  城乡面貌实现大变化

  “十二五”以来,黔东南州突出“城镇带州”战略,全州城镇建设快速发展,城乡面貌持续改善。加快推进山地民族特色新型城镇化,全州城镇建成区面积扩展到29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升至48.89%,接近贵州省平均水平(52.21%)。

  积极推进县城景区化。充分运用苗侗文化元素,打造出镇远、雷山、施秉等一批城景一体化美丽县城。特色小城镇和美丽乡村建设使得农村面貌焕然一新,成为游客向往之地。另外,积极铺设农村客运、农村电商、农村物流、教育医疗、环境卫生等基础设施,努力将黔东南建成宜居、宜业、宜游的休闲旅游胜地。

  产业建设实现大提升

  改革开放以来,黔东南州着力推动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工业实现集聚发展。全州建成10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和贵州侗乡大健康产业示范区,工业产业门类增加到28个,培育形成一批专业园区,新型工业化发展步伐加快。

  农业向产业化迈进。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深入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创建“有机大州”,全州“三品一标”认证面积达到507万亩,占全州耕地面积的79%。此外,正在打造的“苗侗山珍”区域公用品牌,将全面提升黔东南绿色优质农产品市场影响力。

  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十二五”以来,黔东南州突出实施“旅游活州”战略,以旅游为重点的第三产业迅猛发展。2018年,黔东南州接待游客1.08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937亿元。

  脱贫攻坚实现大突破

  近年来,黔东南州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逐步实现从建州初期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并向全面小康迈进的历史性转变。“十二五”期间,黔东南积极实施扶贫生态移民,9.97万人搬出大山。值得一提的是,在脱贫攻坚中,黔东南地区沿袭千年的人畜混居现象得到彻底解决。

  另外,在坚持产业扶贫、大力推进就业扶贫的同时,黔东南州同步开展健康扶贫、教育扶贫、生态扶贫,打好脱贫攻坚“组合拳”。贫困人口从2011年的167万人减少到28.6万人,贫困发生率从42%下降到7%,6个县已实现脱贫摘帽。

  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大繁荣

  建州以来,黔东南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各民族同胞同呼吸、共命运,多民族大家庭不断巩固和发展,自治州成立以来,从未发生过一起影响民族团结的重大事件。

  当前,黔东南州正大力开展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创建工作,以期不断加快全州经济高质量发展、民生福祉持续改善、民族文化发展繁荣、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步伐,共同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和谐黔东南新未来。

上一篇:专家齐聚贵阳探究文旅融合新思路

下一篇:陪老丈人喝高了 开车送老婆回家被查 “花式吹气”还是躲不脱

推荐阅读
合作网站 | 联系《酷央视》 | 关于《酷央视》
域名出售,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与本域名无关。若有侵权或者购买域名,请联系QQ:986569019  |   QQ:/微信:1375730641  |  地址:WWW.CCTV.COOL  | 010-867777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