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2-04 点击: 次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 小 + 大
武汉疫情牵动人心,津门医护整装待发! “到武汉去,到疫情最严重的地方去!”、“我报名,我是共产党员!”、“我参加过非典治疗有经验,第一批我来!”…… 近日,随着武汉爆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出现扩散,天津市医疗工作者们心急如焚,在认真做好本职工作,积极在本市开展对疫情预防与治疗的同时,报名奔赴武汉,走上抗击疫情的最前线,正在成为天津白衣天使们的最强音。 出征,目的地武汉 1月25日,大年初一下午六点,合家团圆共庆佳节的温馨时刻。天津总医院的一间普通办公室里却显得比往日更加忙碌,一群医生、护士正在忙碌的做着演练和准备——这个有男有女、有老有年轻的9人队伍,有着一个共同的名字——天津总医院援助武汉医疗服务队。 对于这些医护工作者来说,如何戴口罩和护目镜,如何穿脱防护服和鞋套,这些都是日常工作中轻松得不能再轻松的动作,今天的演练却有些严肃,每个人都一丝不苟,争取做到熟练再熟练。屋里的每个人也都知道,要抓紧时间,明天,他们就将奔赴武汉抗击疫情的第一线。 这支由感染科、呼吸科、检验科、重症监护科医护人员组成的精干队伍,将组成总医院第一批赴武汉支援队伍,他们的背后,则是几千名总医院医护人员的共同坚守。 一天之前,天津医大总医院党委发布致全院党员干部全体职工动员令,要求全体党员干部和医务工作者立刻进入紧急战时状态,取消春节休假,坚持在岗,并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全力以赴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疫情就是命令,责任重于泰山,”总医院动员令第一句话,正成为天津主要医疗机构的共同心声。在一中心、在胸科医院、在环湖医院。。。。。。天津市各家主要医院都有医务人员在打点行装,为奔赴武汉做最后的演练和准备。 当年战非典 今日再出发 在即将出征的队伍里,有一位52岁的医生,他的名字叫彭民。2003年,彭民在天津海河医院参加了3周时间的抗击非典战斗,安全的将最后几批患者送出医院。 “2003年迎战非典的时候,是在咱天津的海河医院作为医生出征,这次则是代表天津医护人员去支援武汉第一线。”彭民乐观的告诉记者,“现在各方面的条件比非典时候要好很多,这次对战胜疫情,取得胜利更是充满信心。” 距当年抗击非典整整过去了17个年头,当时的年轻医生,此次则变成了总医院整个支援队伍中年龄最大的一员。作为队伍里的老大哥和主心骨,彭民经常会嘱咐年轻同事们要注意各种细节,确保万无一失。 让彭民对上前线充满信心的,除了自身技术能力和充分的物资准备,更是因为有一个稳定的“后方”。家人的支持让他免除了后顾之忧,除了妻子的默默支持外,彭民的老母亲今年已经80岁了,当得知儿子将要奔赴武汉时,老太太给与了百分百的支持,“母亲是老党员,知道情况后,非常的支持我。” 离出发时间越来越近,再检查一次装备,再叮嘱一次战友,再告别一次家人,战士就要出征! “吃得苦、耐得烦、霸得蛮” 相比于彭民早早对家人“坦白”赴武汉的行程,总医院呼吸科ICU护士长沈悦好则计划在出发前的最后一刻才把消息告诉8岁的女儿。 作为湘妹子,沈悦好有着较为泼辣的性格,2009年从天津医科大学毕业进入总医院工作11年,医大人这个称呼让其感到骄傲。“总医院的每个医生大夫,对于支援武汉,谁都没有怨言。” “有任务绝对不推辞,主动要求上前线。”当动员令发布之后,总医院人众志成城,据不完全统计,全院1100余名共产党员、3500余名医院职工报名请战, 一瞬间,微信、朋友圈、短信收到身边同事的“请战信息”接连不断。休假的医生放弃假期、在岗的医护整装待命,一句句“我报名”、“我在”、“随时听令”在此集结…… 当接到报名的消息后,沈悦好决定“近水楼台先得月”一次,第一时间报上了自己的名字。 当然,她也知道,报名先后并不重要,第一批赴武汉支援队伍组成人员,需要通过业务、态度、身体综合评价之后的综合选择。 外表上看,湖南人”吃得苦、耐得烦、霸得蛮”的秉性,与天津开朗乐观豁达的城市性格,在沈悦好身上统一在了一起。 却很少有人知道,她已经12个年头没能回湖南老家陪父母过年。2020年春节这一次,原本定好了回湖南的机票,能够陪爸妈呆一个星期,但随着疫情消息的发展,沈悦好退掉了回老家的机票,选择在医院坚守,直到被挑选成为第一批赴武汉支援的队员。 现在,除了8岁的女儿,家里人都知道沈悦好要去武汉的消息,如何将这个消息告诉女儿,沈悦好一直犹豫不决。“肯定是要告诉孩子的,不能骗孩子,但是能拖就尽量拖一拖吧,临走之前再告诉她。” 让她放心的是,有丈夫和公公婆婆陪着过年,孩子也不会太孤单。 “我们都会胜利!” 除夕夜,千家万户沉浸在节日的喜悦和团聚的温馨中,白衣天使们却在迅速集结,手写战书待命出发。 队伍中有他:一中心医院检验科主管技师郑健,除夕下午接到通知那一刻起,就写下了请战书:“职责所在义不容辞”,毫不犹豫地报名加入赴武汉医疗队,并光荣地成为其中一员。 早在2003年,郑健就第一批进入医院的发热门诊,接触危险标本物。他认为,作为医务工作者,任何地方有需要,都应该冲锋在前。这次赴武汉医疗队需要检验人员,郑健觉得很幸运,可以为当地的患者尽一份力。 几乎在同一时刻,郑健的爱人也在加班。爱人是市第三中心医院的医务工作者。“她对我要去支援武汉很支持,我们都在医院工作,非典时期她在武警医院封闭工作了3个月,这都不算什么。”郑健说。 队伍中有她: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医生。接到通知的那一天,第一个向科主任报了名,“作为一名医生,哪里需要我,就到哪里去!重症医学科的医生,要在患者的生与死之间筑一道墙!”,她知道,保卫武汉就是保卫天津就是保卫全中国!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需要重症医学科的医生,需要她! 临行前,她告诉正在准备高考的儿子:“妈妈去武汉支援,保卫更多人的生命,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你在家努力学习,妈妈在武汉救人,我们都会胜利!” 队伍中有她:临近出发,一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的一名医生还没有将自己将前往武汉支援的消息告诉父母。“父母都八十多岁了,先不告诉他们,让老人多睡几个好觉。”自从武汉出现疫情的消息发布后,这名医生的父母每天都会给她打电话,叮嘱在重症一线工作的女儿做好防护,注意身体。大年初一还在惦记着孩子的两位老人,不知道女儿马上就要前往武汉前线支援。 这名医生眼含热泪地说:“我出发之前,报道里不要提我的名字,不能让爸妈看到!等到了武汉我会抽时间给他们写封信,让他们安心,我一定会胜利的!” 战鼓已经敲响,出发的时间越来越近,前进吧,等待着你们从武汉凯旋的那一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