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16 点击: 次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 小 + 大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国际金融报 今年私募普遍出现业绩回调,尤其是中小私募触及止损线的产品较多,这些产品可能会面临一定的赎回和清盘压力。在当前位置,维持市场的信心非常重要。 今年以来,私募圈并不平静。春节假期过后的第一个交易日,由期货大佬郗庆掌舵的善渊投资管理的产品,触及止损线,引起了市场的热议。 而受市场震荡影响,今年以来,私募产品普遍出现了回调,近九成百亿私募没有实现正收益,还有多只私募基金遭遇清盘压力。 触及止损线 春节假期过后的第一个交易日,由期货大佬郗庆掌舵的浙江善渊投资发布了《关于理型1号私募基金触及止损线的告知函》,称其管理的产品“理型1号私募基金”触及止损线,引起了市场的热议。 2月8日晚间,善渊投资发布声明回应,公司经营管理一切正常,所有产品均按照合同规定合规操作,同时也按照合同规定正常接受投资者申购和赎回申请,不受影响,请投资者放心。 善渊投资表示,根据法律法规要求以及基金产品合同的开放申购规定,陆续在后续产品的开放日继续加大跟投产品力度,也在合同允许的前提下,采取了不收取管理人部分的管理费等措施,愿与投资者共担风险。 而在1月28日,善渊投资发公告表示,公司及总经理郗庆拟共出资2000万元,根据法律法规要求以及基金产品合同的开放申购规定,陆续在后续产品的开放日申购本公司大类资产配置系列产品,其中1000万元已于2022年1月24日完成,本次申购持有期将不少于1年。 公司及总经理郗庆在本次申购前,已持有该系列产品共计6500万余份额。陆续完成申购后,合计持有该系列产品共计8500万余份额。 公开资料显示,浙江善渊投资成立于2014年,公司核心人物是郗庆、陈珊娜,管理规模20亿至50亿元。 百亿私募大跌 今年以来,私募产品普遍出现了回调,还有大量私募产品触及清盘线。 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截至2月7日,百亿私募数量为111家。从业绩来看,94家有业绩披露的百亿私募今年以来平均收益为-4.32%,业绩为正的百亿私募为11家,正收益百亿私募占比仅为11%,少数派投资、千象资产、桥水(中国)投资、宽远资产、黑翼资产、合晟资产业绩领跑。 但是,今年以来也有35家百亿私募跌幅超5%,其中又有7家百亿私募跌幅超10%,最大跌幅接近15%,主要为2021年度涨幅居前的私募。 此外,今年以来,还有大量私募产品触及清盘线,面临赎回的压力。 “从我们的统计数据来看,今年私募普遍出现了业绩回调,尤其是中小私募触及止损线的产品较多,这些产品可能会面临一定的赎回和清盘压力,考虑到目前的市场情绪,如果市场继续回调,确实有可能出现产品不得不被动清盘的局面,然后造成市场进一步下跌的情况,这就是基金赎回对流动性形成的冲击,会造成盘面上多杀多的现象。所以在当前位置,维持市场的信心是非常重要的,否则有可能会引起连锁性反应,对盘面流动性产生一定的冲击。”私募排排网基金经理胡泊对《国际金融报》记者坦言。 玄甲金融CEO林佳义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过去两年信贷宽松导致的货币化现象面临回归。基金的负反馈还将在后续市场冲击中触发,下一步触发为3月美联储具体加息前,高估资产将继续下跌。 掀起自购潮 今年1月份,不光是公募,还有多家私募开启大手笔自购。据私募排排网不完全统计,截至1月底,已有23家公募宣布认购旗下基金,总计认购金额超16.7亿元,8家百亿私募、2家中型私募开启自购,公告自购金额合计10.25亿元。 除自购产品外,私募基金1月份还积极备案、打新、定增等,为市场注入资金,使市场信心得到提振。 据私募排排网不完全统计,私募1月打新、定增合计投入资金超过64亿元。证券类私募基金管理人1月共参与打新获配54338次,投入资金43.59亿元,参与定增获配68次,投入资金21.07亿元。 另据统计,九坤投资1月打新获配共计4592次,获配金额超4.35亿元,成为1月的私募打新冠军。宁波幻方量化和九章资产1月打新获配4166次,获配金额超2.6亿元。此外,明汯、诚奇、迎水、林园等六家私募,打新获配金额超亿元。 “私募积极自购更多反映了私募仍然看好后市行情,认为当前的回调更多是情绪面非理性因素的影响,因此市场的下跌反而给私募提供了买入的良机。”胡泊指出。 林佳义认为,过去两年市场行情火爆,盈利丰厚,故而具备自购资金能力。其次,是为了稳住存量客户,给客户信心。再次,市场目前下跌释放了部分风险,虽然成长性资金依旧处于泡沫状态,但短期具备反弹条件,这个也在计算内。目前布局良机还是在低估值、强自由现金流资产,高估值、高增长、高市净率还将需要巨大下跌释放风险,节点为业绩增长被证伪。 集虎卡,开鸿运!最高拆522元惊喜福袋!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
下一篇:千亿巨头重回MSCI